面向行业激变的车辆工程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成果简介

(1)成果简介

科技革命驱动现代车辆由交通工具向绿色智能移动空间转变,引发了以数字化、电动化、智能化为牵引的历史性激变浪潮,对行业人才的多学科协同创新能力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导致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激增。为此,迫切需要构建适应激变的新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本成果融入国家A类双一流学科建设理念,与车辆行业国际知名高校密歇根大学、亚琛工大、东京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同步推进,形成了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特色,涵盖课程、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同类学科应对行业变革提供有效启发和借鉴。所取得的成果包括:

① 面向产业激变需求的“三段式贯通”多学科课程体系。

② 面向汽车强国战略的“三维度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③ 契合专业认证理念的“双向闭环”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④ 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格局+强国梦”思政体系。

基于该成果的成功应用,在校生科创覆盖率100%,突破多项国际大奖;毕业生围绕激变前沿自发成立大规模、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的“大工汽车人俱乐部”,展现终身学习、坚持创新品质。用人单位反馈满意度100%;教师水平提升显著,成果频频产出;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连续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21年软科专业排名跃居至全国第四,评价为A+层次;成果应用到吉大、北航等十余所知名高校,新编教材刊印万余本;受邀全国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大会主旨报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近四千字全文推广,受知名学者高度评价,在行业内形成大规模深度影响。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有限学时下的课程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重构问题

     多学科交叉、强基础、重实践、促融合的新工科课程体系重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该成果基于车辆工程专业特点,开展虚实结合的贯通式教学模式,解决了汽车内涵与外延急速扩张背景下的有限学时与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深度、广度、多渠道融合问题

践行多重覆盖、大规模长时效团队协作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解决我国汽车强国战略目标下,新型研发型岗位需求激增,与现有人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之间的激烈矛盾。

③保障新方法、新措施的实质性落地和持续改进问题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重在评学的“双向闭环保障机制”,通过多级联动和评价指标点细化,践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图1 成果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