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研产创协同一体的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实践
成果简介

思维能力培养处于人才培养的顶端,新工科的重要内涵是各专业思维与计算思维的创新融合。本成果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由大连理工大学牵头,会同其他完成单位,在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项目、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等支持下,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计算思维关键性价值的新理念,构建了计算思维目标结构模型,打造了教学科研、实践创新、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四个基础平台,针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三个层面,提出并践行思政融入的“通识育认知,专业训方法,创新践协同”贯通式计算思维培养模式,进而发挥计算思维对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和交叉融合的重要支撑作用,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推动力。

成果经多年建设,形成了创新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和丰硕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有效促进了五所研究型、应用型、行业型高校传统工科专业和特殊应用专业的转型升级,有力支撑了新专业的设立。三所重点高校均入选计算机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和教育部101计划,牵头单位的计算机学科已从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1‰,获省级教学成果最高6项,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奖6项,国家级一流课、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开放课10门,近百万人选课,其中96所高校采用本成果建设的《工程图学》慕课开设SPOC,18万学生选课受益,团队30余人次受邀在全国性教学会议做大会报告,获“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银奖2项,获“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等。本成果支撑的特色国际合作办学被双一流建设评估评价为“成效显著、办学实力明显提高”。在兰州大学等众多高校应用推广,被国家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本成果经由中国图学学会组织的领域权威专家鉴定认为“培养理念先进、培养模式有效、培养体系科学,实际应用效果明显,对新工科本科人才计算思维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示范和突出贡献,整体达到了国内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