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双碳战略以及未来能源发展对推进传统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连理工大学紧密结合国家新兴能源产业需求,超前谋划、率先探索传统能源动力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于2004年和2008年分别设立了“能源与环境工程”新学科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专业,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实施科教协同育人,率先成立了“未来能源技术学院”。逐步形成了能源动力类新工科“1135”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以双碳战略驱动下新能源、智慧能源、先进动力新工科交叉融合为理念(1个新理念);以培养面向绿色低碳经济和未来能源动力发展战略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1个高目标);重构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通专融合、专创融合的“四融合”教学体系,实施本研贯通、科教融通、创赛共通、国际互通的“四通”管理体系(3个子体系);打造面向双碳战略的交叉学科平台、面向未来能源技术的基础与专业课程教学平台、面向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实践教育平台、面向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平台、面向能源与动力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平台(5个大平台)(图1)。
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首次)等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特等奖、一等奖13项。发表论文93篇,授权专利81项。毕业生获省优博9人、优硕12人、国家级人才11人。人才培养能力大幅提升,建有包括获国家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国家级荣誉18人的优秀教师团队。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最高等级)9项,获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成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等高质量教学资源。
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20余家媒体报道。以高翔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评价“为我国面向双碳战略的能源动力类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引领性示范”。
能源动力类新工科“1135”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