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类专业“大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成果简介

摘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四个面向”为指导,重点围绕报国精神培养、国产自主可控技术教学、大国工匠精神塑造等3个关键点,提出了软件工程类专业“大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与方法,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第二课堂、长效机制四个维度入手,党委、教务、学工等多部门与授课教师协同一致,在建设具有大时代和大成果的教学内容,彰显大场景和大资源的实践环境,培养具有大抱负和大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大视野和大愿景的教师队伍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完成了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形成特色文化,应邀做经验交流60余次。

关键词:“大课程思政”理念;系统化顶层设计;全面育人文化


1.成果简介

(1)应对“卡脖子”问题,建立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理论课程体系

①全部108门课程,以加强四个面向、讲好中国故事为基调,课程思政进大纲,融合软件技术与中国文化,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国际化推广,得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肯定;②21门核心课程加入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项目,讲授鲲鹏、openEuler、openGauss等国产技术,培养科技报国精神,获批2门“智能基座”精品慕课;③设置水下机器人方向课程群,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关键领域持续输出人才;④建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支撑了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及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

(2)面向国产生态推广,建立了以国产软件技术为支撑的实践课程体系

①春秋季学期,与华为、航天中认等企业共建4个国产软件技术实践教学基地;②夏季学期,开展从大一到大四的4年贯通式国产技术课程设计,进行鸿蒙、鲲鹏等国产开源技术实践;③暑假期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连续举办5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这是国际唯一真实近海环境的水下机器人高端赛事,共2392支队伍参赛,26名院士参与,代表国内最高水平;依托赛事深入技术研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美国专利1项。

(3)提升精神品格塑造,建立了多维度的第二课堂全面育人体系

①组织红色社会实践队伍共计1170支,覆盖学生9900人次;②成立科技小组,培养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国家级奖励969人次,研究成果“一种鲁棒性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获得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国际金奖;③促进全面培养,指导学生参加文体竞赛获奖800余次;④弘扬社会责任,加强就业引导,在东部省份软件行业薪资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本校软件工程类毕业生赴西部省份就业人数逐年递增,2021年达到52人,超过总人数的10%。

2.实施效果

经过10年努力,实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7个转变:从朴素爱国教育到系统化课程思政设计的建设理念转变;从课堂思政教育到理论、实践、第二课堂贯通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从教师为主到党委、教务、学工全部门联动的教学主体转变;从传统技术到面向国产自主技术的教学内容转变;从常规实验到校企共建国产软件基地的实践机制转变;从校际交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输出的推广模式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到知识、能力、价值并重的全面育人文化转变。

3.成果特色

大课程思政,具有“一多三大”特征。首先,涉及部门多,党委、教师、教务、学工,开展全员育人;其次,内容格局大,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国产自主可控技术教学,培养报国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再次,覆盖范围大,包括理论课、实践课、第二课堂,覆盖学生全部活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最后,影响力大,在国内60余次受邀做交流,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面向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文化推广,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

4.成果评价

(1)潘云鹤院士和郑南宁院士评价理论课程“在国家战略性紧缺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价水下机器人赛事“在不断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水下敏捷机器人理论、技术与产业发展,及推动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3)华为公司评价教学团队“在华为国产处理器技术教学与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5.影响力和推广成效

(1)报告交流

教学团队先后应邀做经验推广报告60余次,累计听众数万人。应西交利物浦“创新者说”邀请,主持了课程思政全国大讨论。应华为公司邀请,在2021年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做专题报告,进行成果推广。

(2)媒体宣传

应新华网邀请制作了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专题视频,被收入新华思政视频库。基于国产生态开展的教学与推广工作受到中国教育新闻网专访,并被学习强国转载。水下机器人竞赛,得到中国日报、光明网等70多家媒体报道。

(3)中国文化推广

多门双语课程首批上线教育部指定的国际平台,英文课程入选马来西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侨华人英语能力人才培养系列课程,马来西亚多个部门给大连理工大学发来感谢函。当地《诗华日报》《星洲日报》等媒体报道:“通过引进中国知名大连理工大学的优质课程,为本地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英语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