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突出海洋工程特色为抓手,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2011年起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河海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协同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开办“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为契机,共同研讨赋能传统土木类专业、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学科交叉与专业特色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科研与教学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第一与第二课堂结合的“五个结合”土木类专业育人体系并成功实践。汇聚土木水利海洋学科优势,明确以特色牵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海洋+”知识体系构建为突破口,推进“五个结合”育人体系的改革创新,解决传统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经过实践检验,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教”和“学”均被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创新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国际碳去除学生竞赛大奖(获批25万美元研发经费)、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全国“互联网+”等科技竞赛奖757项(国际/国家级551项)、完成国家/省级大创项目224项,学生参与度超80%,提高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全国优秀毕业生等荣誉82人;近4年毕业生深造率达49%,国外知名高校读研率达11%,就业学生超75%进入中海油、中交等大型央企;为40余个国家培养了70多名留学生,服务“一带一路”,成为中宣部宣传典型,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教师实现了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改革成果突出。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一等奖11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荣誉35人次;获批国家级一流课8门、省级一流课25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相关课程在学习强国累计播放量超180万次;3门全英文慕课全球开放,选课人数过万,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学生成长;十余门慕课累计选课人数超38万,强力支撑了疫情期间本科教学;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项,完成国家/省级教改项目33项;出版教材34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全英文5部),获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累计印刷77印次、45万余册,被180多所院校采用;发表教改论文64篇;“结构力学组合实验装置及配套教学模型”获全国高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一等奖并被130所院校使用。目前大工“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已连续两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一(海大和河海分列2和4名),并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特色牵引的育人理念和“五个结合”的育人体系,在34所院校推广应用,以聂建国院士为组长的鉴定专家组评价:成果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论上取得了创新与突破,成效显著,发挥了重大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重大突破。
